針灸如何助孕??
1) 增強人體自身的調節能力,從而使機體恢復正常排卵
2) 促進局部氣血以改善卵巢功能
良好的卵巢功能,有利卵泡生長發育成健康的卵子受孕,受孕後胚胎能否成功著床更是妊娠成功的關鍵。針灸可促進全身氣血運動,氣血充盈則能供給卵泡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物質,促使卵泡成熟、排出, 並改善局部氣血,令子宮內膜增厚,有利胚胎著床,提高受孕率。
針灸促排卵機理可以有兩方面的作用 :
(1) 局部的刺激作用:
腹部所取的穴位如關元、中極、子宮穴均靠近子宮、卵巢,國內研究發現,在治療中,深刺、補瀉手法、或使用電針時以較強的電流刺激,可能對成熟卵泡表面的卵巢包膜產生一定的物理刺激,改善子宮內組織供血供氧,使卵泡易於破裂,從而誘發排卵。
(2) 針灸促使氣血運動的變化:
陽陵泉、太沖穴疏肝理氣,激發排卵。太溪、水泉、腎俞、次髎穴平衡陰陽,補腎益精,促卵泡發育。天樞、水道、足三里、三陰交穴健脾利濕,調暢氣機,補氣養血。配合溫灸能溫煦胞宮,生發陽氣,精血充盛,百脈調和,有利提升卵泡的發育和質量。
針灸治療不孕症,古代文獻早有記載。如
《醫學入門》:「腎俞;主諸虛,令人有子。」「三陰交;主婦人月水不調,久不成孕」;
《千金翼方》:「針關元主婦人無子」;
《針方六集》:「中極:婦人無子,針灸宜補,應穴白環俞。」
《千金翼方》:「中極穴,在關元下一寸,婦人斷緒最要穴」
《千金要方》:「婦人絕嗣不生,胞門閉塞,灸關元三十壯,報之」;
《甲乙經》曰:「絕子,灸臍中(神闕穴),令有子」;
《千金要方》:「婦人絕嗣不生,灸氣門穴,在關元旁三寸,各百壯”;
《針灸大成》:「子宮:二穴,在中極兩旁各開三寸,針二寸,灸二七壯,治婦人久無子嗣。」
《類經圖翼》:「陰廉:若經不調未有孕者,灸三壯即有子」;
綜觀古人所載, 針灸治不孕,穴位選擇傾向於
- 局部的小腹﹑
- 腰骶部穴位﹑
- 下肢足三陰經的腧穴。
局部取穴:多取小腹部穴和腰骶部穴。
(1)小腹部穴:因子宮、卵巢等生殖器官均位於小腹,故針灸助孕多取該部穴,常用穴首選任脈穴,如,如中極﹑關元﹑氣海﹑神闕、陰交、曲骨或經外奇穴子宮穴(臍中下4寸,中極旁開3寸)等。《靈樞·五音五味》:「任脈“起於胞中”」。《難經》曰:“任者妊也,此是人之生養之本” , 故有「任主胞胎」之說,因此任脈具有調節月經,促進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,可治不孕證。
(2)腰骶部穴: 多選取膀胱經穴;如腎俞﹑白環俞﹑八髎;和督脈穴;《素問·長刺節論》曰:“迫藏刺背” ,因此刺激膀胱經的背部穴可治內臟病; 膀胱經常用穴為腎俞(L2)、《醫學入門》載:「腎俞 “主諸虛,令人有子”。」、《針方六集》曰:“中極:婦人無子,針灸宜補,應穴白環俞。”白環俞(足太陽膀胱經穴,第4骶椎棘突下,旁開1.5寸)。八髎(膀胱經上,位於S1﹑2﹑3﹑4骶後孔中,左右共八個穴位) ﹑白環俞(S4棘突下,旁開1.5寸) 。這些穴位的定位,亦對應了現代醫學認為,L1﹑L2發出的交感神經下行分成卵巢神經叢和骶前神經叢,而S2- 4發出的副交感神經加入骨盆神經叢,這些神經叢支配影響盆腔內生殖器的活動,因此腰骶部的穴位均有助治療不孕。
(3)循經取穴-足三陰經穴-三陰交﹑足三裏、血海﹑陰陵泉﹑然穀﹑太沖﹑照海
除任脈外,足太陰脾經﹑足太陰肝經和足少陰腎經均與生殖功能相關。足三陰經循行經小腹,通過中極、關元的交會關係,與任脈相連;生殖功能相關的物質“天癸”,直接由腎所產生;肝經循行環陰器,因此足三陰經也與人之生殖功能相關。臨床上辨證論治,常用穴為三陰交﹑足三里、血海﹑陰陵泉﹑然谷﹑太沖﹑照海等。
不孕症以寒證、虛證、瘀證為多,故除針刺外,灸法亦為臨床常用治療手段,以求達到暖宮散寒,補虛散瘀之效。灸法可選擇溫針灸﹑或隔薑灸,可增加施熱面積,又可避免灼傷皮膚,故為臨床常用治療手段。
針灸助孕的適應症:
不孕症可由多種原因所導致,而針灸所能治療的不孕證,只是功能性不孕證中的一部分,如排卵障礙。對於器質性病變以及其他的功能性病變者,尚須結合其他方法進行治療。但只要找到問題所在,針藥並施,甚至結合科技,相信能有助提高女士受孕成功率,一嘗當母親的喜悅。